竹飄香竹藝品店
位於嘉義水上鄉,現由王明瑜和黃佳惠共同經營,承接竹管工藝家具等製作。
王明瑜(1961~ ),雲林縣口湖出生,經過一段軍旅生涯後,因偶然的機會與竹藝相遇。在嘉義農專進修期間,他受竹藝店的工藝所吸引,這份魅力促使他拜入黃財福門下學藝。民國84年(1995)與師父黃財福的女兒黃佳惠結為連理,共同肩負起傳承家族竹藝的責任。
黃佳惠(1971~ ),生於嘉義市,自小生長在竹藝世家,她的竹作工藝之路預示著一種文化與藝術的延續。竹作工藝源自祖父陳鴻連於日治時期創業開店製作,於戰後父親黃財福遷移至「民雄陸橋」,民國86年(1997)再設工場於今日水上「竹飄香竹藝品店」。



竹工藝與日常生活
隨著漢人移民臺灣,竹工藝逐漸融入漢族的生活。竹編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製作農具、生活用品和宗教儀式用品,如竹簍、果籃、雞籠、斗笠等,這些器物在農業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反映了漢族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竹子在臺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竹籃、竹藤椅等竹製家具,再到室內設計、建材上的使用,竹製品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竹飄香竹藝品店」成立源於王明瑜與黃佳惠倆人對於竹工藝的熱愛與深耕。他們不僅熟稔於嘉義地區特有的竹工技法,更也繼承了兩代竹藝匠人的知識和經驗。作品中完整保留了傳統竹工藝的編織技巧和選材工法。
所製作作品屬於竹工藝中「竹管」工藝,混用鑿管、包管、烤彎等技術,充分利用臺灣竹種空心的特性,發展出透過刨空方式包覆竹管的包管技法, 及結合鑽孔榫接的鑿管技法,從椅、凳、櫃乃至於門窗等,利用臺灣的竹子幾乎什麼都能做。


竹工藝的推廣與傳承
王明瑜與黃佳惠倆人也積極投入於竹工藝的推廣與教育。從「竹飄香竹藝品店」開始,不斷與學校合作,並透過文化展覽等,向社會大眾傳授竹工藝技法。他們的教學重視竹藝的基礎技能訓練與創意思維的培養,致力於讓更多青年們認識這項傳統技藝,激發大家對竹工藝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