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雲司阜 —

一生懸命。

謝志雲

高雄鳳山人,現居臺中市,創立龍古燈舖,承作燈籠業務

謝志雲司阜,傳統燈籠執作工藝師,技法承父親謝亦熀,太平洋戰後國府來臺,民國36年(1947)謝亦熀,自福州渡臺落戶於高雄鳳山,初期製作福州式油紙傘,由於工藝佳品質好,油紙傘的銷售一直能維持家庭生計,但是隨著科學發達工藝材料進步,民國52年(1963)塑膠雨傘大量生產問世,促使油紙傘失去市場,淪為裝飾品或古道具,謝亦熀思索未來,也為了全家生活大計,不得不改變商品,棄「油紙傘」改作「燈籠」,因兩造之間有共同核心工法,燈籠則是寺廟的必用物品,不會再因材料進步而邊緣化,謝亦熀幸得貴人同鄉劉才先生相助,才得以突破細微工法、工序及工具之應用,也才有今日謝志雲司阜,傳承一手燈籠執作的好工法。

謝家燈籠製作技術工藝,因有劉才先生的傳承,謝亦熀老司阜飲水思源,囑咐謝志雲、謝志成兩兄弟,尊稱劉才先生為「師公」。民國66年(1977)鳳山「光遠企業社」,配合政府工業政策,遷移南投竹山工業區設立「光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8年(1979)謝志雲交棒於弟弟謝志成,謝志成剛畢業於明志工專,發揮專業經營光遠,至今仍將父親創名願景,「使燈籠發光,永遠流傳。」的理念持續發揚,至今光遠燈籠已是臺灣燈籠之翹楚,謝志雲則回歸傳統手工執作,維持「一生懸命」為傳統民俗工藝「燈籠作」持續堅守崗位。

—— 謝志雲司阜作品 ——

謝志雲司阜作品從台北龍山寺、台中宮原眼科、台中林氏宗廟,乃至一般店家都可以見到謝司阜的作品,也樂於接受顧客們提出的圖案設計需求。除了傳統花卉、坐龍、八仙等圖案外,更是寫了一手現今已少有人會書寫的扁方老宋體文字。

—— 雨傘布燈籠製作 ——

分析雨傘燈製作工藝之核心元素,主要工具為剖刀、尖鑽;主要工料有桂竹、鐵線、木燈頭、燈座、棉繩、棉布、漿糊級獸骨膠等,工序及工法主要以刀工及鑽工,執作燈骨、燈柱及木頭蜂巢、燈座,再以棉布包覆於燈體,最後再施作圖樣。

procedure-icon.png

工法

materials-icon.png

工料

tools-icon.png

工具

procedure-icon.png

工序

—— 常粹大師手作 ——

臺灣工藝大師手作品

謝志雲燈籠手作品

謝志雲 大師手作古燈一對

NT$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