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現在的印象中,燈籠應該都是出現在廟宇或節慶如元宵節時提燈籠、做花燈等。早前在農業時期,在迎娶媳婦後,為了祈求能生得男孩常會在家中懸掛一只燈籠,意味著「添燈」,也就是「添丁」之意;在媳婦生產後,無論是男孩或是女孩,會再次懸掛另一只燈籠,意寓「發財」。因此懸掛燈籠就也有了「添燈發財」的象徵意義。
在燈籠製作技藝中,位在台中龍古燈舖的「謝志雲」老師是這技藝的技術保存者之一。常笑說「自己是因為家中事業的緣故,才被迫走進了燈籠產業這行。」但也經歷了近70年的歲月,將一生精力都放在了燈籠技藝上,無論從竹材的挑選,剖削製作開始,至燈籠骨架製作、成型,再至圖案彩繪與文字書寫,都是一手完成。其中謝老師更是寫了一手現今已少有人會書寫的扁方老宋體。
傘燈製作傳習課程
傳統燈籠在製作上分為「軟殼式」和「雨傘式」兩種形制,今回我們傳習課程中要學的就是 「雨傘式」 燈籠。其中最大差異在於同樣是以竹為材料,但製作過程中使用了薄刀,將竹材削制成圓而狹長的細竹骨,如同雨傘的骨架,可稍微收合,因此稱為「雨傘式燈籠」。
傳統工藝中燈籠製作技藝承載了庶民生活的美學智慧與節慶儀式的文化記憶,為能延續這歷久不衰的技藝,我們規劃八堂「傘型燈籠」傳習課程,並由傳統工藝技術保存者謝志雲親自授課。
為了能傳承傳統燈籠工藝「傘燈製作」的技術,課堂中將透過系統化課程來引導大家親自操作,從竹材處理到燈籠彩繪與書寫、最終完成作品與展示的完整課程。除老師於課堂中授課,學員不僅學習製作技藝,更是深入理解蘊含其中的民俗美學與歷史文化內涵。因課堂時間關係,部分彩繪製作學員可於課後依個人美學風格進行繪製。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規劃請見文末附件 傘燈製作傳習課程表 ,本課程著重材料選用與工藝步驟環環相扣,從基礎技術到美學的完整呈現,透過創作實作與最後成果講評,加強學員們對燈籠工藝的表現與審美,期望達成推動燈籠工藝的保存與符合現今生活型態的創新應用。
◎ 講師介紹:謝志雲司阜
【適合學習對象】
- 凡對傳統燈籠工藝有興趣者。
- 若你沒有手作經驗也可以參與。
- 歡迎各國中、小、高中及大專院校教育人員參與學習。
- 歡迎各大專院校學生參與學習。
- 歡迎各領域專業人員前來學習。
【課程材料與費用說明】
- 課程收取部分材料費,每人1,000元。
- 課堂中提供燈籠製作所需材料,如竹材、鐵線、毛筆、毛刷、棉紗布、漆料、洋菜粉、剪刀、砍刀、瓦斯爐具、電線燈泡、五金工具...等;部分工具提供學員使用,需於課後歸還。
【報名資訊】
- 招生名額:預計招生人數15人始開課,至多人數20人。
- 上課時間:114年8月16日 – 114年10月11日,每週六 14:00 – 17:00
- 授課時間總計8堂次 / 24小時。詳細課程請見 傘燈製作傳習課程表。
- 上課地點:瑞成書局B1教室(台中市東區雙十路一段4之33號)
- 報名方式:請線上 填寫報名表單 ,待匯款確認後我們會電子郵件通知您報名成功。
【聯繫資訊】
- 聯繫電話: 0987-856093 吳先生、04-22120708分機83(瑞成書局)
- 電子信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課程注意事項】
- 學員上課請準時於現場報到,以免影響其他學員參與權益。
- 上課時請遵守活動場地規則及配合現場講師指示,以避免造成損害受傷。
- 課程進行時,會進行影像錄製與拍攝作為課程紀錄使用。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課程講師:謝志雲
- 協辦單位:瑞成書局、常粹sióng-tshuì
傘燈製作傳習課程報名表(已滿額,候補等待)
